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

父子騎驢


"父子騎驢"有時候總會覺得什麼事該怎麼做好?拿不定主意時就會問問旁人,旁人由於在不同角度看事情所以有不同的看法,問一百人就有一百種想法,選擇變多了,反而更難決擇。既然不知何者最好,就依自己的個性跟想法選一種吧,即使有問題也是完全自己選的,沒人可怪,自然就是最美好的發生。

記得小時候,有個朋友,走路的樣子跟別人不太一樣,尤其是上樓梯時,就覺得那樣蠻酷的,後來自己也跟著那樣走...結果改不回來,現在都覺得自己走路怪怪的,覺得跟鄭人學履的那個故事蠻像的,在別人身上很OK的東西,換到自己身上就會怪怪的,複製別人的經驗或想法,常常得到的效果並不好,又想到一個成語了"東施效顰",原創的還是較佳。

曾子殺人的故事中給我們的教訓就是要堅信自己的想法,不要被謠言所誤,三人市虎也是同樣的意思。有時候堅信自己的想法或許才是正確的,是擇善固執或是頑固真的很難說,結果論英雄,輸了就是輸了,擇善固執也變成錯的,不聽旁觀者清的中立想法,死幹硬幹,只要成功就會變成擇善固執,事情總無一定對錯。愚公移山就是個好例子。

記得幾年前教育部長的三隻小豬事件,感概還蠻深的,如果剛剛用的成語都可以是成語(本身就是個故事),那為何三隻小豬就不行??原因出在哪裡??因為他只是一個部長,在歷史上還沒有任何地位,個人是覺得這樣太八股了,這麼說好了,為何成語的形成都是在遙遠的古代??現代人比不上古代嗎??以機率來看的話,理論上古代人是幾十萬到幾百萬,而現代則是十幾億,且教育普及,成語的出現應該更頻繁,但事實並非如此,我想有絕大部分是因為墨守成規,如果新故事不能成為成語,那為何舊故事就可以?!不過也有例外,新詞彙倒是不斷出現,什麼敗犬女王什麼有的沒的,利用戲劇、造成短暫的流行,乍看很風光,但是否經的起時代的考驗,則很令人質疑。

沒有留言: